- 2025-08-08【阜阳心理咨询中心】结婚 5 年才懂:好的婚姻不是搭伙,而是 “互相麻烦”
- 2025-08-02【阜阳心理咨询中心】信任和放手,允许孩子像花般成长!
- 2025-07-31【阜阳心理咨询中心】情绪|愤怒背后隐藏的思维逻辑……
- 2025-07-27【阜阳心理咨询中心】抑郁症患者,会无意识做哪些事情?
- 2025-07-23【阜阳心理咨询中心】提升心理弹性,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!
- 2025-06-28【阜阳心理咨询中心】有能力没动力,职业倦怠怎么办?
上周六中午,我在厨房忙着做午饭,婆婆突然走进来,看着我刚切好的青菜说:“你这菜切得太大了,我儿子不爱吃这么粗的;还有,你放的油太多了,他最近血脂高,得清淡点。”
我手里的菜刀顿了一下,刚想解释 “我问过他,他说没关系”,就听见老公从客厅走过来,笑着对婆婆说:“妈,我现在就爱吃这样的,粗点有嚼劲儿,而且我最近锻炼多,血脂早正常了。再说,她做饭挺累的,您就别挑了,我觉得特别好吃。”
婆婆愣了一下,没再说话,转身走出了厨房。我看着老公的背影,心里突然暖暖的 —— 结婚三年,这不是婆婆第一次对我 “挑刺”,但每次,老公都会这样站在我这边,替我解围。
以前我总以为,婆媳关系好不好,全看婆婆通不通情达理,直到那天我才明白:婚姻里,婆婆的态度或许重要,但老公的态度,才是家里的 “定海神针”。那些把婆媳关系处成 “仇人”、把婚姻过成 “战场” 的女人,大多是因为老公 “站错了队”,或是 “装聋作哑”。
一、他不 “和稀泥”,婆媳就少了 “委屈”
“她是我妈,你让着点怎么了?”“我妈也不容易,你别跟她计较。” 这是 30 岁的晓雨(化名)最常听到的话。
晓雨的婆婆很爱 “管闲事”:晓雨买件新衣服,婆婆会说 “太浪费钱,不如给我孙子买奶粉”;晓雨想出去工作,婆婆会说 “女人家就该在家带孩子,别瞎折腾”;晓雨跟老公吐槽两句,婆婆就会跟老公说 “你媳妇嫌弃我”。
每次婆媳有矛盾,老公都只会 “和稀泥”:要么让晓雨 “忍忍”,要么说 “都是小事,别往心里去”。可他越 “和稀泥”,晓雨越觉得委屈 —— 她不是不想让着婆婆,而是希望老公能理解她的难处,能跟婆婆说一句 “她也不容易”。
有一次,晓雨因为带孩子太累,想让婆婆帮忙搭把手,婆婆却说 “我当年一个人带三个孩子,也没像你这么娇气”。晓雨忍不住跟婆婆吵了两句,老公回来后,不分青红皂白就说 “你怎么跟我妈吵架?她年纪大了,你就不能让着点?”
那天,晓雨躲在房间里哭了很久。她觉得自己像个 “外人”,在这个家里,没人理解她,没人护着她。慢慢的,她不再跟老公说心里话,也不再跟婆婆多说话,家里的氛围越来越冷,连孩子都能感受到 “妈妈不开心”。
其实,婆媳之间的矛盾,大多不是什么 “大事”,而是 “谁能理解谁” 的问题。如果老公不 “和稀泥”,不偏袒任何一方,而是能站在中间,既理解妈妈的习惯,也体谅老婆的难处,就能让双方都少点委屈,多点包容。
就像我的老公,每次婆婆对我 “挑刺”,他从不说 “你让着点”,而是会跟婆婆说 “她已经很努力了”“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”。这样一来,婆婆知道儿子护着我,不会太过分;我知道老公理解我,也不会太计较。
(此处插入第一幅写实风格插图:周末的厨房,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。女人系着围裙,手里拿着菜刀,站在灶台前,眉头微微皱着,眼神里带着委屈;男人站在女人旁边,一只手搭在女人的肩膀上,另一只手对着门口的婆婆摆手,脸上带着温和却坚定的表情;门口的婆婆手里拿着一个碗,脸上带着不满,却没再往前走。灶台上,放着切好的青菜和一瓶食用油,整个画面充满了 “有人护着” 的安全感)
二、他不 “装聋作哑”,婆媳就少了 “隔阂”
“我妈没说什么啊,你是不是想多了?”“别跟我说这些,我忙着呢。” 这是 35 岁的莉娜(化名)最反感的话。
莉娜的婆婆很 “偏心”:每次家里做了好吃的,都会先给儿子和孙子,最后才给莉娜;莉娜给娘家买件礼物,婆婆会在背后说 “胳膊肘往外拐”;莉娜跟老公说这些,老公却总说 “你想多了,我妈不是那样的人”,要么就 “装聋作哑”,假装没听见。
有一次,莉娜的妈妈生病住院,莉娜想让老公陪她去看看,婆婆却说 “你自己去就行,他还要上班呢,再说,你妈有你哥照顾,不用你操心”。莉娜跟老公说,老公却低头玩手机,说 “我妈说得也对,我最近确实忙,你自己去,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”。
那天,莉娜一个人去了医院,看着妈妈虚弱的样子,再想想老公的 “装聋作哑”,她突然觉得很寒心。她不是非要老公陪她去,而是希望老公能说一句 “你辛苦了”“有我呢”,可他连这点都做不到。
慢慢的,莉娜不再跟老公说婆婆的事,也不再跟婆婆亲近。婆婆觉得莉娜 “不懂事”,莉娜觉得婆婆 “偏心”,老公夹在中间,却只会 “装聋作哑”,任由隔阂越来越深。
婚姻里,最可怕的不是婆媳有矛盾,而是老公 “装聋作哑”。他以为 “不说” 就能 “没事”,却不知道,他的 “沉默”,只会让老婆觉得 “孤立无援”,让婆婆觉得 “儿子站在我这边”,最后把小矛盾变成大问题。
就像我的一个来访者,她的老公每次看到婆媳有矛盾,都会躲进书房 “加班”。结果,婆婆觉得 “儿子怕老婆,不敢说她”,对她更苛刻;她觉得 “老公不在乎我,不想护着我”,对老公更失望。最后,两个人差点离婚。
(此处插入第二幅写实风格插图:傍晚的客厅,灯光昏暗。女人坐在沙发上,手里拿着手机,屏幕上是妈妈住院的消息,眼睛红红的,想跟旁边的男人说话,却又把话咽了回去;男人坐在沙发的另一端,手里拿着平板电脑,假装看文件,却时不时用余光瞟女人,脸上带着逃避的表情;不远处的阳台,婆婆站在那里,手里拿着一件衣服,却没在晾,而是在偷听他们说话。整个画面充满了 “装聋作哑” 的隔阂感)
三、他会 “划边界”,婆媳就少了 “矛盾”
“我妈年纪大了,你多担待点,她也是为我们好。” 这是 28 岁的小敏(化名)常听到的话。
小敏的婆婆很喜欢 “干涉” 他们的生活:小敏和老公的工资要交给她保管,家里的开销要跟她报备,连小敏买什么牌子的护肤品,婆婆都要管。小敏跟老公说 “我们已经结婚了,该有自己的生活”,老公却总说 “我妈是怕我们乱花钱,她也是为我们好”。
有一次,小敏想跟老公去旅游,婆婆却说 “旅游多浪费钱,不如把钱存起来给孩子买学区房”。小敏跟老公商量,老公却听了婆婆的话,跟小敏说 “要不我们别去了,以后再说吧”。
小敏很生气:“我们自己的钱,自己的生活,为什么要听你妈的?” 老公却觉得小敏 “不懂事”:“我妈辛辛苦苦把我养大,我不能让她不高兴。”
慢慢的,小敏对这段婚姻越来越失望。她觉得自己不是嫁给了老公,而是嫁给了 “婆婆的控制欲”,老公就像个 “没长大的孩子”,只会听妈妈的话,不会为她 “划边界”。
其实,婆媳之间的很多矛盾,都是因为 “边界不清”—— 婆婆觉得 “儿子还是我的,我要管着他”,老婆觉得 “他是我的老公,该听我的”,而老公不会 “划边界”,不知道哪些事该听妈妈的,哪些事该跟老婆商量。
就像我的老公,每次婆婆想 “干涉” 我们的生活,他都会笑着跟婆婆说:“妈,我们知道您是为我们好,不过我们已经长大了,能自己做主了。您放心,我们会好好过日子的。”
他会跟婆婆说 “我们的工资自己保管,每个月给您零花钱”,会跟婆婆说 “我们的生活习惯跟您不一样,您别太操心”,也会跟我说 “我妈年纪大了,有些习惯改不了,我们多理解,但她也不能干涉我们的生活”。
正是因为老公会 “划边界”,婆婆知道哪些事该管,哪些事不该管;我知道老公会护着我们的小家庭,也会理解婆婆的好意。所以,我们的婆媳关系一直很好,婚姻也很幸福。
(此处插入第三幅写实风格插图:周末的客厅,阳光明媚。女人坐在沙发上,手里拿着旅游攻略,脸上带着期待的表情;男人坐在女人旁边,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,正在跟对面的婆婆说话,脸上带着温和却坚定的表情,笔记本上写着 “家庭开支计划”;婆婆坐在对面的椅子上,手里拿着一个茶杯,虽然脸上还有点不情愿,但已经不再反对。茶几上,放着一张旅游宣传单,旁边还有一个装满零花钱的信封。整个画面充满了 “划清边界” 的和谐感)
写在最后:老公的态度,决定了婚姻的温度
很多女人结婚后,都会纠结 “婆媳关系好不好”,却忘了,婆媳关系的核心,从来不是 “婆婆好不好”,而是 “老公站在哪”。
如果老公会 “护着你”,不 “和稀泥”,你就不会觉得委屈;如果老公会 “理解你”,不 “装聋作哑”,你就不会觉得孤立无援;如果老公会 “划边界”,不 “妈宝”,你就不会觉得被控制。
婚姻里,婆婆的态度或许会影响你的心情,但老公的态度,却能决定婚姻的温度。一个懂得护着老婆、理解老婆、为老婆划边界的老公,能让婆媳关系更和谐,能让婚姻更幸福。
愿每个女人都能遇到这样的老公:在你被婆婆 “挑刺” 时,他会站在你这边;在你受委屈时,他会理解你;在你需要时,他会为你 “划边界”。也愿每个老公都能明白:你的态度,才是家里的 “定海神针”,只有你护着老婆,家里才能少点矛盾,多点温暖。